About Work Study

以下是一些work study的分享

By 11 IE 胡子璇 (details are far beyond Work Study)

我是一个女生,爱金融爱工程。当初其实并没有100%地打定主意去workstudy,看到学校邮件发work study的信息,于是去看了一眼,看到HSBC还有香港金融管理局在招一年的IT实习生,觉得此乃良机,自动忽略掉要求会说Cantonese这一条(我那时候还不会说广东话)抱着“试一试说不定就成了呢”的心态毫不犹豫地投简历了。香港金管局,渺无音讯。还好HSBC给我发来了下一关的通知。另外我们还有三位IE 2+2姐妹一起投HSBC,不得不说,团队的力量是大大的!最终我们四人都顺利通关进入HSBC实习了,这是后话。
数学测试是online test,在邮件里发了个链接给你做。时间很紧,计算量很大,但是有三个助攻啊,你懂的。然后是我们的电话面试,也是抱团一起准备、找资料、模拟面试(当然啦,第一个接电话面试的好姐妹把题目都透给后面的姐妹们了)。再是技能测试,选一个编程语言,也全都是选择题。最后是去中环HSBC Main Building终面,准备充分状态很好超常发挥了一下下,顺利过关。多说一句:HSBC招聘题库多年不变,网上可以搜得到。
被分到一个宇宙无敌超级好的manager。后来得知其实不是随便分的,有些manager会挑实习生带,比如说我的老板,他在HTS GBM部门等级很高,同等级就他一人在带实习生(说到这里真想哭,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带实习生,还有他带实习生几年了。他说因为觉得看别人带实习生很好玩,第一年带着玩。Σ( ̄⊥ ̄lll)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又问他现在觉得带实习生好玩么,他笑说“Jane, you’ve brought me lots of trouble!”)于是他第一个选人,挑了技术测试和终面都表现最好的那个。所以招聘的时候表现好点对之后还是有用的。
每一个实习生工作的内容和性质都完全不同。但工作不难,如果不会也都会给足够时间让你学,这点非常地好。我自己做的几个项目也风马牛不相及:自学了建网站给内部做了一个市场信息分享的平台,姑且这么叫它吧;管理HTS GBM的服务器,每个月都要统计使用率啊看哪几台机子要重组啊神马的,每个月做excel monthly report真要蛋碎;我们team有一个项目是跟三星电子合作建innovation lab这么一个东西,地点在石门office,我那逗逼可爱的老板嫌汇丰石门office太远,每次都派我去跑腿接洽跟进进度,呃;还拍了一个实习生宣传视频。实习中认识的几个小伙伴,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用java写一个实时交易追踪系统,其实就是可以时刻追踪哪个交易员做了哪笔单这样子。还有的实习生主要做trading support。还有在test team写test case的、在ATM team做的等等非常非常多各种各样的工作。
不得不说工作很忙(当然人和人也很不同),我常常一天要处理好几个事情,经常加班。工作中感受到过成就感、挫败感,笑过、甚至也偷偷哭过。在hsbc这家大公司,soft skill会得到非常多地锻炼,认识很多人,建立起自己的network。一言难尽,但总之,这一年的经历于我的发展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最后被manager提名进返聘面试,面试时又超常发挥,拿到了return offer。
汇丰一年实习(one-year placement)的return offer给的比率其他很多银行都低,大概10%的样子。如果想要拿return真的得挺努力的以及遇到一个认真带你的好老板。
P.S. HSBC的work study比较适合既喜欢IT又对商科感兴趣,想在金融界越走越远的(呃,虽然目前我也看不出可以走多远)。不适合纯喜欢技术的筒子们(你懂的,银行的IT技术..银行注重security,几乎不管innovation)。跟一些去其他公司的内地生朋友交流,发觉去IT小公司做项目,普遍技术水平大有提升,项目开发经验大有增幅。所以,选work study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到底想干嘛。

Summer Exchange 经历分享

2015年work study结束的暑期去了Berkeley的暑课,收益颇多。这又是一段非常弥足珍贵的经历。
去暑课的想法由来已久,有2+2的朋友们暑期去各个地方交换,身边有内地生朋友推荐,书院又给两万港币让你出去浪(此指新亚书院,崇基貌似也是两万,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大概差不多是一半的暑课费用,有些课还能转学分回来,真是不去白不去的赶脚。
新亚书院平常的奖学金真是少啊,但新亚的交换项目真是多而且真是非常诱人。暑期交换有去Harvard,有去Yale,好像有MIT(这个记不清了),前面列的几个名额都比较少。还有像我等平民大众很多人去Berkeley(其实我稍微保守了,GPA够好的话可以试着申请前面那几所)。印象中书院会在每年的一二月份发邮件,出暑期项目的安排。反正记得时不时看看邮件,学校所有的信息都通过邮件往你邮箱里塞。
Berkeley暑课选课没有专业限制,于是我开开心心地选了一门商科的课程,一门哲学课。都可以转学分回来,一个是FINA的课,一个是D类通识。课程很紧张,工作量很重。商科的课上,有一个跟我相同工程背景出身的guest speaker,对我未来启发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在此就不赘述了。
虽说课程任务多,但是,“work hard, play harder”简直浪到不能再浪了。课程期间差不多把湾区跑遍。硅谷之行,见到了很多09和10级的2+2师兄师姐们。在座十多人中,五个在Google总部实习/正职工作、两个Facebook、爱立信,真是要给大神师兄师姐们跪了。他们的路径:美国读前20的Master,然后大多先在湾区工作/实习。。。
嗯,师弟师妹们,2+2的优秀和影响力,靠你们传承了。

Minor 经历分享

确切地说不能叫“经历分享”,应该叫吃过的小亏,不让你们再犯。所谓我这辆“前车”是你们的“鉴”。
早安排好,永远是好事。就像要出国的筒子们,“在中山大学大二就要准备GRE,暑假最好就要考出。大三真的很忙很忙基本忙不过来考G”简直是师兄师姐们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大三要面临初到CUHK的适应期,专业课程也蛮重,还要保证成绩,真是心力交瘁啊。
如果想修辅修,也要尽早安排好,因为很多课有prerequisite,有修读的先后次序。大概大三上就可以想好辅修什么专业、网上查一下辅修课程要求、最好再跟对方学系确认一下,大三下学期选课就可以看着选了。我就决定地太晚,之前的选课也没有仔细按照辅修要求选课,而随便选着玩,有些在浪费学分。而且最想上的几门fina有先修要求,不得不跟授课老师申请能不能先修课和这门课在一个学期里同时上,想想真是蛋碎。。
关于选课问题,这是我非常喜欢CUHK的地方,选课很自由。不管什么专业,只要满足那门课程的课程要求,并且课程有空位,都可以选。修满辅修要求的学分,就可以在CUSIS上declare minor degree,当然,遇到问题多跑跑学系总是没错的。
筒子们,好不容易来CUHK不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怎么行呢?对不~
我得做好心理准备迎接21学分的year4 1st sem了。。orz…

——下面是关于辅修商科的——

Summer session、还有之后的国际生暑课(ISS)都开一些商科的课还有通识课的(不像某大工程)!而且CUHK的学生可以免费上ISS 共6学分的课,简直赚翻了有木有(当然你得付暑宿费,非常适合暑假做part-time/在学校给教授做做RA的童鞋们)可惜啊可惜,我又是到错过了ISS选课时间才知道这个的,导致我的year4会很忙。ISS有July session还有August session。可以google搜索iss cuhk。选课时间一般在二月到五六月这个样子具体情况看iss 网站啦。从来没有师兄师姐说过ISS,是一个内地生朋友告诉我的。信息是多么的重要,对不?这也是我决定要参与写《生存守则》的原因。
Summer exchange转学分回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貌似finance department只给转回来一个3学分的课程。不同学系要求不同,建议自己去咨询下。

——-结束——-

P.S. 大三的暑假一定要好好利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背景。如果去work-study,那会有两个“大三的暑假”,都好好安排,别浪费了。

By 11 CE 赖锦涛

实习工作: IBM China Development Lab, Hong Kong - SmartCloud Operations - Linux Server Team
Email:terry.lai@hotmail.com

Work study的初衷:
  • 不知道要不要读研,在哪里读研
  • 没有准备好出国英语考试
  • 想知道香港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合自己
Work study的收获:
  • 感受到了香港的IT公司的工作环境
  • 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上都教会了我不少东西
  • 有时间准备考英语
  • 有时间去旅行
  • 有时间准备FYP
  • 有时间思考未来
Work study的遗憾:
  • 上班1个月,基本上整个实习期要学的东西就学完了,剩下的时间在工作技能上的收获不大
  • 整个Team的士气不高,上班期间感觉自己太颓废了
  • 工作内容与自己的职业发展关系不是特别大
Work study的个人建议:
  • 选一个近的公司,感觉自己每天花在路上三个小时很不值得
  • 利用好工作之余的时间,会有意外收获

By 11 IE 楊行

Previously I have joined the Work Study program and worked as a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Industrial Placement Trainee in HSBC. I joined this program so as to gain the hands-on technic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job training, work in a dynamic team within a glob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a career in an industry leading organization. I was assigned to a team working on Windows 7 migration of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ATM) in the Channel department of Software Delivery.

My main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team are to assist the team by performing testing on Windows 7 migration, generate monitoring report for ATMs in production network to analyze their performance, develop simulation code for reproducing the reported issues, ensure project and system documentation such as installation procedures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are complete, accurate and up-to-date, and support production onsite. During the internship, once I was able to gain firsthand experience by joining the onsite support for production deployment of Cheque Deposit Machine in Hysan Place, Causeway Bay. Various departmental functions inside the company, such as welcome reception, discovering event, system townhall, volunteering activities and festival parties, give us student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meet the other colleagues, manag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to build the network ahead of my placement and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and value of HSBC.

Through the internship, I have gained innovative and initiative think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s of theoretical principals in real life. This internship offers me experience in organiz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a direct guide for further education and career, which is a treasure of my life.

Navigation